浸信會信仰傳統反思 -- 宣教
宣教在浸信會歷史和信徒生活踐行上有著緊密關係,亦是形塑浸信會信徒身份的重要部份。歷史中不少浸信會的先賢曾大力推動宣教工作,成為後世的典範,例如被譽為「近代宣教士之父」的浸信會宣教士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及建立浸信會差會的英格蘭神學家安德魯.富勒(Andrew Fuller)等。若回顧恩潮浸信會(何文田潮語浸信會)創會初期的發展史,亦不難發現海外宣教士與美差會協助及支援的足跡。然而,教會宣教的基礎是甚麼?宣教是否僅限到海外或跨文化地區作佈道工作,建立教會?宣教又是否只是個別受感動的肢體的專屬使命?
宣教作為教會核心的工作之一,其基礎是植根於三一上帝,而非教會本身。因為教會是一群回應呼召,被基督所建立的門徒群體,所以教會的宣教使命,直接聯繫上帝的宣教使命。然而,要認識上帝的宣教使命,我們亦不能憑空想像,必須回溯上帝在地上的工作,也就是福音書所見證,聖父差派聖子道成肉身,成為拿撒勒人耶穌,順服父神的旨意,實踐其使命,走上十架捨身,為人帶來人與神關係上復和的工作。在這行動中,上帝選擇與人相交,渴望與人建立親密的團契關係,並與我們立約。在這聖約關係下,每一個回應呼召跟隨基督的信徒便承接並參與耶穌基督在地上的宣教使命。正如約翰福音20章21節,耶穌向門徒所說:「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聖父差遣聖子進到世界踐行其宣教使命,聖子同樣差遣使徒(教會)進入世界踐行基督的宣教使命。而教會的工作就是順從聖靈的帶領,進到世界中活出不一樣的生命,忠心見證基督救贖的福音,好讓人能被上帝吸引,進到神內在親密的關係。
當我們被呼召參與基督的宣教使命,進到世界作見證時,便表明我們的信仰並非自我封閉,單顧自己,而是持續的開放,如同基督呼召不同年齡、國籍、身分、文化學識的人聚集成為教會一樣。此外,進到世界不僅指到海外或跨文化地區作佈道工作,更是要求進到生活中的每一個層面,包括社會、政治、文化、生態環境等。因此,宣教並非單單關注福音佈道,而靠賴聖靈的引導下,回應世界各範疇下的欺壓與不義,見證基督所宣告的天國近了的整全使命。所以,宣教的形式、範疇、服事的層面極為多元,以恩潮支持的宣教工作為例,從前線進到創啟地區服侍或作救援的宣教士、進到社群推動教育的宣教機構、營商宣教、甚或背後默默支緩的差會,各個單位都在聖靈的帶領下,積極參與神的宣教使命。
然而,作為被呼召一同承接及參與神的宣教使命的門徒,在這多元豐富的宣教踐行光譜中,我們找到參與的位置嗎?願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敏銳自身的恩賜和能力,認識上帝所賜的禮物,並回到群體中,一同禱告、靜默、等候,辨識上帝的心意,順服衪的帶領,成為祂忠心的器皿,被衪使用參與神的宣教使命。
*創啟地區:指宣教士因當地的政治、宗教或其他因素,限制進入的地區。